曾經看過一份旅行資料,介紹住在The Westin Miyako kyoto 清晨起來走進南禪寺到永觀堂的賞楓之路。直到2015年初,讀過蔣勳老師的「捨得 捨不得」這本書的文章 ”回頭” 之後,永觀堂正式納進我的旅行清單。而永觀堂原來叫做禪林寺。最早是日本文人藤原關雄的私人宅邸。他去世後才由清河天皇改賜為禪林寺,成為鎮護國家的重要道場。直到第七代住持永觀律師,因為身體孱弱更能體會大眾疾苦,所以在寺中創立藥王院,以湯藥濟度眾生。這才讓這所皇家貴族氣派的寺院,轉變成販夫走卒都可以來拜佛求藥的寺廟。因此禪林寺的名字也逐漸被以永觀師父為名的永觀堂所取代。就是它,讓我路過京都幾次之後,以賞楓為名,專程再走一趟。

前一天傍晚才到京都,一夜認床加上心裡想去的地方太多,整夜睡睡醒醒。乾脆四點多起來出去買早餐,就想清晨先衝去一個多小時車程外已經開始落葉的醍醐寺。沒想到吃飽了磨蹭到六點又睡著了。八點驚醒,出發去醍醐寺等抽進場名額只怕一個早上就耗掉了。決定乾脆一本初衷就從離飯店3.5公里外的永觀堂開始吧。興沖沖地出了飯店,途中遇到一位日本女孩的熱心幫忙,好不容易找到Bus站牌的方向。突然看到公車就從身旁開過,趕緊快跑直追還拍了車門請司機等身後賣力追趕的媽咪。紅葉季往永觀堂的Bus竟然還有座位,怎麼不讓人喜出望外。只是坐定了才開始思考日本是左駕,我們的方向坐對了嗎?! 這個疑慮果然應驗了莫非定律。過了一站鼓起勇氣問鄰座的日本先生,一陣驚嚇,趕緊拖了媽咪下一站下車,乾脆換計程車吧。2000元日幣不到,穿過沿途長長接踵前行的人龍,就知道目的地應該不遠。這一幕是我們下車處的場景,趁著沒車,立馬衝到馬路中央,微蹲試圖拍下這張永觀堂讓人期待的綿延楓紅。它給我的第一眼就讓我熱血沸驣。

走近總門,這座號稱擁有3000棵楓樹的永觀堂,光是近距離的想像就已經讓我興奮不已。沒想到它已經見頃了半個月,還可以這麼繽紛。

穿過總門到售票處的中門之間,宛如用兩側的紅葉迎賓。讓進門的遊客對於花1000元日幣買門票毫不遲疑。唯一流連躊躇的,就只是貪心的想留下這片燦爛,確保回憶永遠如新。

圖書館附近往內眺望的楓樹林都美得讓人流連忘返。早落的銀杏葉為毯,更加襯托出滿園低矮紅橙黃楓樹林的燦爛。

售票口前低矮的圍牆,搭配裡面向外探頭的楓葉,還有時不時穿透而出的陽光,讓等待都不是等待。我難得的耐心等候買票的媽咪,想買多久都沒有關係。只可惜人實在太多了,很難避免不經心跟刻意亂入的人啊。

穿過中門的廣場,寺務所前這一撮楓葉因為深受早上九點多的陽光所青睞,所以也最吸睛。賞楓真的是看緣分、看天氣。一樣的地點、一樣的日子,不同的時間點來看到的美就不同。這種季節的陽光最淘氣。

鶴壽台的窗櫺,竟然還看得到見頃半個多月遲來的青綠。

雖然初來乍到,但是只要秉持人多的地方一定有甚麼的道理,擠進去一看,哇! 原來是拍放生池跟并天社的地點。每個人一擠到第一線都不會輕易就退出來,總是一拍再拍。我好不容易擠到一個位子,心想等旁邊的先生拍完再挨過去,只是瞧了半天,最後實在不忍心的走了。因為,老先生拿了一台配著一個好大鏡頭的大型單眼相機,我不忍心的是他的手不斷的顫抖著,他還不死心的一直舉著相機,等候著忽隱忽現的陽光出沒。他的毅力,讓我決定離開。

有趣的是,看到人多我一定擠進去看個究竟,而媽咪總是冷靜地站在外面笑看。原來這個地方叫夢庵。

放生池的倒影不只夜間有名,白天也很漂亮。

隨著參訪動線到了諸堂入口。最有趣的是要脫鞋,然後入口處就有志工發放給每人一個回收使用的塑膠袋,自己的鞋子就自己拎著走吧。

走進釋迦堂,我還在端詳這片庭園,媽咪喜出望外的跑過來叫我向後看! 原來這片窗戶上的倒影更有趣。如果可以來得更早,沒有人走來走去的情況下,這片倒影一定非常的漂亮。我也像發現寶貝一樣的告訴旁邊等著我拍照位子的日本小姐這個發現,換她也喜出望外地喊著她的朋友,然後那裏馬上就擠了一堆人,哈。

這是釋迦堂前面的唐門。據說過去是天皇使者進出的出入口,走過前方的白沙淨身,以示尊敬。而門上的窗櫺依然可見門外的燦爛。

廊道的幽暗反而襯托出諸堂之間的光影明亮。經過水琴窟完全聽不到滴水打破靜寂的聲音,取而代之的僅有遊客雜沓的腳步聲。神奇的是,完全沒有人的說話聲。

御影堂又稱大殿,主要是供俸淨土宗的創始人法然。從側面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出永觀堂依山而建,所以諸堂之間隨著山丘脈絡走勢而佈局,堂與堂之間再以木製長廊連接,所以走在其間不太感受到山勢的起伏。上面最高點就是多寶塔。可以爬上去俯瞰京都市景,只可惜我沒有找到去多寶塔的路線。而有名的臥龍廊當天也沒有開放在動線裡。

 

諸堂出口就在知名的阿彌陀堂。這裡供奉的是舉世唯一的回頭佛像。傳說永觀律師某日在彌陀堂上誦經,一時心有旁騖而分心,就看到阿彌陀佛顯身,回頭提醒:「永觀,你遲了。」因為這個傳說,禪林寺創作了世間唯一的回頭阿彌陀佛像。到了這裡,我不自覺的隨著眾人在本堂內安靜地坐下來。可是媽咪卻忙不迭地跟著另外一群人擠到大堂佛像旁邊,興奮地揮手叫我。好奇地走過去,原來從那個角度才會跟側臉的阿彌陀佛面對面。哈,他長得好像電影裡的豆豆先生喔。看見他的人應該很難不開心地回應他的笑臉,真的。而且是打心底燦爛的笑開懷。跟他對上眼那一瞬間,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而蔣勳老師錄製的金剛經背景鐘聲,就是來自阿彌陀堂旁邊的鐘樓,每天下午四點鐘敲響。他書中特別提起「永觀堂鐘聲極出名,悠悠蕩蕩,東山一帶,遠近都可以聽到。如果有緣,剛好遇到鐘聲迴盪,許多路上行人都會回頭張望,尋找鐘聲。永觀堂鐘樓雖遠,其實最後回頭尋找的人也都發現: 鐘聲就在耳邊。」

拍過附近的童地藏 智慧與慈悲,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中午十二點。極樂橋上人山人海,根本沒辦法好好拍照。小小短短的橋面上擠滿了人,而且從這裡拍過去的畫面還沒有從夢庵拍過來的漂亮。甚至還有人坐在低矮的橋欄杆上等拍照,實在太恐怖了,一不小心他就會讓人擠下放生池喔,到時候就真的是樂極生悲啊。

茶座人好多,我們決定放棄去找多寶塔,出去找飯吃。

十二點多才要進來參觀的人潮依舊不減。聽說周末的人潮甚至多到寺方只好提前一小時停止售票。

離開前在售票口看到這對正準備進去參訪的父女,他們的表情正是所有來參觀的人第一眼看到永觀堂的反應,真的不愧是「紅葉的永觀堂」。

到永觀堂的人,通常會順路去「奧丹」或是「順正」排隊吃京都有名的湯豆腐料理。在我的行前功課裡就打定主意不做這樣的規劃,不只是因為他們的豆腐實在高貴。話說過去,京都有位料理達人名叫坪內。因為手藝高超而被赦免,條件是必須為織田信長做套料理。坪內當然使出渾身解數,精心為他烹飪。沒想到織田信長一吃竟然破口大罵「這種淡而無味的東西怎麼吃!」坪內驚嚇得再三乞求第二次機會。幸運的是,這一次織田信長吃得大為讚賞,非常滿意。直到織田信長過世,有人忍不住問坪內怎麼兩次的反應會迥然不同? 坪內直接點出:「第一次我做的是道地的京都料理,結果他根本不懂。第二次我改為重口味的調味,果然他這個鄉下人就吃得津津有味!」哈哈哈,所以我就不用花錢買高貴了。我們就跟著日本人,鑽進永觀堂總門外對面左手邊的山源,簡單的吃碗800多元日幣的蕎麥麵。只有腐皮、魚板、紫蘇葉。雖然簡單卻不會索然無味,倒是很好吃。

PS 永觀堂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豆豆 的頭像
    豆豆

    豆豆的世界

    豆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