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七線對我來說,因為有角板山、有梅花;因為有拉拉山、有最美的基國派教堂;還有這兩年沿路撇見的大溪老茶廠。好奇轉進去,除了驚艷,還是驚艷。這裡遊客不少,但是它就是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氛圍。沉澱卻又生動。

DSC_1687

從台七線轉進小路,頂多一兩百公尺的距離,馬上豁然開朗。它就是這麼簡單。這座建於1926年,占地1670坪的茶廠在1956年因為一場大火幾乎付之一炬。幸好老蔣總統有回前往角板山,不見茶廠。一問,馬上交代工兵全力協助重建,它才得以保存至今。

DSC_1628

2010年開始,它所屬的台灣農林保留原始的建築架構、渾然天成的通風跟採光設計,和質樸的藍色色調,重新賦予它老宅新生,成就了現今工業風的觀光工廠。周一到週五 10:00 ~ 17:00、例假日 10:00 ~ 17:30開放免費參觀。

DSC_1629

進門右手邊這面由各色茶罐堆疊起來的牆面,不管站不站人都好生動。服務人員看我們流連不已,特別過來告訴我,這面是台灣三面著名的文青茶牆之一喔。

IMG_1370

這個難得一見的磅秤,媽咪竟然知道怎麼操作它。旁邊那幾個小小的米色容器,是設計師特別用植物葉子跟紙漿打造出來的,是成裝茶葉的容器。

IMG_1380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旁邊有張非常不搭嘎的post card,可是任誰瞄到它都很難不笑出來。問題是,我看到的是嬰兒版的瑪麗蓮夢露經典照,媽咪就特別注意「她還叼著奶嘴耶」!

FullSizeRender

再往裡面走到底是閱讀區,提供一些大人跟小孩閱讀的書、雜誌。這支生鏽的保溫瓶看來應該比媽咪成長的年代更久遠。

DSC_1640

既然是茶廠,就有「奉茶」。提供免費的大溪蜜香紅茶。

IMG_1332

每天11:0014:0015:30有三場專人導覽。

DSC_1654

茶書屋入口這面黑白茶牆,是7371975年製作的普洱茶磚堆疊出來的。黑白簡約、禪意流轉,媽咪今天的衣服恰巧跟這面牆,不只融入而且相映成趣。

DSC_1758

茶書屋就是餐廳,提供午餐、點心跟飲料。但是不管點甚麼,幾乎都是蛋奶素。這份「魯菇乾拌麵」280元。麵條佐以角板山在地香菇滷製的滷汁、附餐是3樣無基因改造的大溪豆製品、青菜、茶飲、跟特製的茶葉蛋。它不像外面茶葉蛋是用滷的,它是用泡的。所以外殼只有淡淡的茶色,撥開蛋白還是純白色,但是擁有濃濃的茶香。它是這裡的特色商品,單賣兩顆蛋就要50元。

IMG_1423

茶書屋外面是很有禪意的靜水池。媽咪在這裡不只看出藍天白雲的水中倒影,竟然還看出植物除了水中的黑白兩色倒影,還有映入旁邊玻璃窗的好幾面影像,實在太有才了。

DSC_1645

DSC_1766

相較於二樓,一樓是商業繁華、現代工業風的。千萬別忘了走上二樓。

DSC_1721

就算看不懂當年茶廠工作場所的設計,至少展演區這片保留的各色「落漆」椅子,好有童趣。

IMG_1368

為了加速茶菁萎凋,樓上左右兩面牆都是老檜藍色窗櫺。負責導引氣流入內、並將大量熱空氣排出。它可以90度旋轉開啟,上下都有鐵勾子固定,這現在也只有在老建築裡才看得到。

DSC_1698

IMG_1364

離開前,在茶廠外面竟然有幾棵香蕉樹。第一次看到香蕉樹開花。而原來開了花,巨大的花上面就會長出香蕉串喔 ~

DSC_1794

IMG_1379

既然到了茶廠,再往上開一小段路,左轉東安橋往蝙蝠洞方向,開2.7公里再左轉下斜坡,遠遠就可以看到路邊一塊牌子寫著「老教堂到了」,停車走下去就是拉拉山上最美麗的「基國派老教堂」。

DSC_1573

第一次好不容易找到它,遊客多到實在不知道怎麼拍。而且又碰上下午逆光,草草放棄。了解它的意義,你一定會想安安靜靜地欣賞它的意涵。

FullSizeRender 1

它建於1963年,曾經是當地泰雅族原住民的主要信仰中心、當地三民長老教會禮拜堂。當年還是動員全村居民從附近蝙蝠洞搬運石頭,一塊塊堆砌起這座教堂。2004年文建會將它列為台灣歷史百景之一,補助經費保留並重修作為地方文化會館。

DSC_1588

 

DSC_1591

IMG_1320

現在雖然路口又新蓋一座教堂取代它的宗教功能,但它當時的設計概念還是讓它歷久不衰的矗立在山谷中,並且慕名者源源不絕。

DSC_1601

根據路旁的地圖導覽,這座教堂當年是由孫雅各牧師提議,使用石材興建教堂,以表徵上帝聖殿的永恆特質。最特別的是,這座教堂以「通往天堂的鑰匙」作為概念設計入口。你看出來沒? 去了兩次大門都是深鎖,第二次意外發現旁邊的側門竟然是半掩露出個縫。我見機不可失,當然就推門溜進去了,哈哈哈哈哈...........

FullSizeRender 2

 

arrow
arrow

    豆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